洪晶团队首次成功创建巨细胞病毒角膜葡萄膜炎的动物模型

2021-11-16

以下文章来源于公众号眼界 ,作者中国眼科手机报


研究团队: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中心、武汉病毒所


前言: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眼科临床的广泛应用,眼科学者发现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 CMV)与眼部疾病密切相关,而且尤其青睐亚洲人群。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许多病因不明的眼前节疾病,如角膜内皮炎、伴有眼压升高的前葡萄膜炎、Fuch’s综合征、青睫综合征和角膜移植术后植片失功等均与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 CMV)感染密切相关。然而临床上无论何种疾病在发病时仅能体现疾病的某个阶段,无法还原疾病的全貌,因此CMV病毒感染眼前节的发病机制始终不清楚。CMV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且在临床工作中无法对这类疾病进行全面的影像和病理评估,极大地限制了对此类疾病的理解。洪晶教授团队首次在国际上通过建立CMV角膜葡萄膜炎感染的大鼠模型,全面追踪CMV在感染不同阶段的临床表现、影像及组织病理学特点,揭示了在活体状态下CMV对不同眼前节组织的感染能力和炎症反应情况。

 

image.png


日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洪晶教授团队在眼科基础研究领域的知名杂志《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 Visual Science》上发表论文“Establishing an Animal Model of Cytomegalovirus Keratouveitis in Rats: Broad Infection of Anterior Segment Tissue by Cytomegalovirus“,该研究重点探讨了活体状态下CMV对不同眼前节组织的感染性以及引起的组织病理改变。该团队首先在体外验证MCMV(Murine cytomegalovirus)对大鼠角膜内皮细胞具有明确的感染能力,并通过局部免疫抑制联合前房注射MCMV-eGFP(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的方法建立CMV角膜葡萄膜炎大鼠模型。在感染的不同阶段,观察到大鼠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角膜水肿、羊脂状KP、前房炎症、眼压升高以及虹膜结节等表现,并同时揭示了相应的影像特征及组织病理本质;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追踪病毒的感染部位,发现CMV病毒在活体状态下可以广泛感染角膜内皮细胞、虹膜细胞、小梁网细胞以及单核细胞,从而引起角膜内皮炎、虹膜炎以及小梁网炎。由此得出结论,CMV可以广泛的感染眼前节组织,角膜内皮炎和伴有眼压升高的前葡萄膜炎可能是CMV前节感染的不同阶段。

 

image.png

图1 大鼠感染MCMV后出现明显的角膜葡萄膜炎,表现为不同程度角膜水肿、KP以及前房炎症


image.png

图2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MCMV感染的眼前节组织细胞表达绿色荧光



论文链接:https://iovs.arvojournals.org/article.aspx?articleid=2778021

image.png

image.png

洪晶教授


洪晶,北京大学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中心主任、角膜眼表疾病科主任,眼库主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分会眼感染学组组长、北京医学会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海峡两岸医学交流委员会眼科分会常委、海峡两岸医学交流委员会眼科分会眼表泪液学组副组长。


洪晶教授主要从事角膜及眼表疾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在国内率先开展角膜内皮移植手术,并在中国广泛推广,分别于2014年、2017年入选“近五年中国角膜病领域十大研究进展”。长期从事眼内病毒感染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尤其在眼前节病毒性疾病的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在病毒性角膜病变的影像学检查、精准诊疗等方面发表了系列文章,推动了我国病毒性角膜疾病的发展。承担科技部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其他省部级课题20余项;撰写专业书籍《角膜内皮病》等 6部、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 100余篇,分别发表在《Ophthalmology》、《Ocular surface》、《AJO》、《BJO》、《IOVS》等国际权威杂志。2018年荣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21年获五洲女子科技进步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