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例 | 回顾米赫人工角膜植入术后效果

2022-11-02

众所周知,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可以使得角膜混浊导致失明的患者提高视力。但是,这个手术依然难以让双眼化学或者热烧伤等引起的严重角膜瘢痕血管化、严重眼干燥症角膜血管化、多次角膜移植排斥等患者维持较好的视力。人工角膜是值得信任的替代之法。

2000年5月-2002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眼科共完成人工角膜植入术15例(单侧眼15只)。其中,男性有 14例,女性有1例,平均年龄在41±15岁,今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在这15眼中,有严重碱烧伤后角膜严重血管化混浊6只眼(其中伴爆炸伤2只眼)、硫酸烧伤3只眼,铝水烧伤2只眼、爆炸伤多发角膜异物1只眼,多次穿透性色膜移植手术失败2只眼,严重实质性角膜干燥症1只眼。


11.jpg

图2 碱烧伤眼 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为1.0 

图3 实质性眼干燥症 术后5个月裸眼视力为 0.2 矫正视力0.8


其中,化学或铝水烧伤12只眼都有角膜溃疡或穿孔史,也都进行过多次睑球粘连分离、羊膜移植、唇黏膜移植、板层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等,最少的进行过2次手术,最多的进行了12次手术,但是仍然有脸球粘连或闭锁性脸球粘连、上下脸缘缺损等。

所有患者术前角膜都有大量新生血管、角结膜瘢痕,部分眼表面高度角化或干燥。15 只眼术前视力均为光感,术前眼部病变基本稳定,眼压正常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术后随访时间4~26个月,平均9.5个月。

医生为这些患者选择了米赫人工角膜作为移植材料,米赫人工角膜由钛金属为主要材料的支架部和PMMA光学镜柱两部分组成。镜柱长度和屈光度数可以根据患者要求定做。


22.jpg

图为米赫人工角膜


手术分两期进行。一期植入人工角膜支架;二期安装人工角膜镜柱(光学部),在一期手术约3个月后施行。

术后1天检查视力,记录视乳头情况。术后3~5天内,每天常规换药,并静脉给予抗生素和地塞米松(5~10mg)。之后长期抗生素开放滴眼,一天3~4次,睡前涂四环素眼膏。

需要注意的是,米赫人工角膜移植术后一般局部不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但是高眼压病史患者,需要局部滴用降眼压药物。每1~3个月患者复查1次,包括视力、指测眼压、视野、裂隙灯显微镜和检眼镜等,必要时做B型超声波检查。


33.jpg


研究结果显示:15眼中,有14只眼脱盲,裸眼视力全部≥0.12,其中2只眼裸眼视力≥1.0,经镜片矫正后,7只眼视力为0.6~1.2;5只眼0.3~0.5;2只眼0.15~0.2。

观察期间,患者的人工角膜全部保持在原位,没有排出。术前有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的1只眼,在米赫人工角膜二期术中行网膜复位术并做硅油填充,但视力改善不明显。尽管如此,该眼术后视网膜复位,眼压恢复正常,观察期内残余视功能仍保持不变。


44.jpg

图4 多次 PKP 手术失败眼 术后1年裸眼视力为0.6 矫正视力0.8

图5 熔金属烧伤眼 术后14个月裸眼视力为0.5 矫正视力0.8

图6 爆炸伤多发性角膜异物 术后2年裸眼视力为1.2


值得一说的是,自1789年有学者提出用人工角膜替代混浊角膜的概念以来,已经有许多成功的相关研究报道。但由于目前人工角膜术后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因此开展手术之前需要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比如患者必须是双眼盲(具体原因可以参考这篇文章),又比如患者的视网膜和视神经功能需要维持在“正常”状态,再比如患者眼部没有明显活动炎症等等,这些都是患者能进行人工角膜移植手术的前提条件。

既然说到了人工角膜移植手术的适应症,咱们也该说一说人工角膜移植手术的并发症。

它的并发症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如板层分离时穿入前房、晶状体皮质残留,不过这类病发症经过医生的恰当处理,对视力恢复影响不大。另一方面是与人工角膜相关的并发症,比如青光眼,需要医生针对相应情况进行手术。在上文提到的15眼手术中,有3例患者术前合并青光眼,其中2例分别做了睫状体冷凝和眼外引流手术。术后局部滴用抗青光眼药物,眼压均维持正常。


66.jpg


人工角膜移植常见的术后并发症还包括人工角膜后沉着物和后膜形成,在这个研究中,患者虽有发生,但没有影响视力。而且从理论上讲,将来即使影响视力,也可以通过拆卸柱镜清除。

观察期内,所有患者的术眼都没有发生房水渗漏、视网膜脱离、眼内感染和青光眼等并发症。人工角膜均保持原位、无排出。足以证明,恰当选择人工角膜产品,正确施行手术,术后密切观察、及时处理,是获得良好手术效果的重要保证。


本文参考:

《人工角膜植入术的临床研究》 黄一飞 王丽强 王凤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