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5日,第二届中国人工角膜线上高峰论坛于上午8时30分准时召开。本次会议由北京眼科医师协会角膜病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眼科医学部主办,旨在促进人工角膜的健康发展。会议围绕角膜移植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米赫人工角膜适应症及病例选择、米赫人工角膜术后处理及并发症防治、米赫人工角膜的临床应用等众多论题,展开深入研讨。
由北京米赫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设计、研发、生产的人工角膜于日前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根据国家药监局官网的公开信息显示,米赫人工角膜采用人造材料制成,无需供体角膜,有助于缓解我国角膜供体稀少的现状,并为高危角膜移植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国家药监局官官网截图
与此同时,也可以节省患者费用,患者术后不需长期应用昂贵的免疫抑制药物,以及很少需要局部激素眼药,大大减少了术后组织不愈合、感染和激素性青光眼的可能。术后护理也相对简单,为患者视功能的维持和生活质量提高提供最大可能。
米赫人工角膜
此外,米赫人工角膜在植入技术上也有突破和创新:采用自体耳软骨加固。这种加固方式可使该人工角膜长期在位率显著提高,最长临床病例已达20年以上。
我国是角膜盲大国,现有 400万角膜盲患者。令人欣慰的是,角膜盲是可治愈盲,超过 80% 的角膜盲患者可以通过常规的供体角膜移植手术复明。但是,临床上依然还有约 15% 的角膜盲患者为高危角膜移植患者,常规角膜移植手术难以成功。随着米赫人工角膜批准上市,将给这类人群带来复明机会。
人工角膜移植手术与常规角膜移植手术有诸多不同,为了使米赫人工角膜在临床得到规范使用,减少手术并发症,北京眼科医师协会角膜病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眼科医学部特召开此次会议,为大家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
参会专家
会上,国内著名角膜病专家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眼科医学部学术委员会主任黄一飞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眼科医学部副主任王丽强教授、北京同仁医院眼库主任潘志强教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主任医师史伟云教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徐建江教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黄挺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中心洪晶教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陈蔚教授、北京爱尔英智眼科医院李绍伟教授、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吴护平教授、北京同仁医院接英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医院张弘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二院陈百华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李贵刚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冯云教授、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赵少贞教授、西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安市第一医院)吴洁教授、陆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杨于力教授、厦门大学医学院李炜教授、武汉协和医院张明昌教授、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傅瑶教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山东省眼科医院高华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张琪教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杨燕宁教授、北部战区总医院高明宏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浙江大学眼科医院晋秀明教授、南京市第一医院王林农教授齐聚直播间,为大家介绍米赫人工角膜移植手术适应症,手术技术以及相关临床应用经验、临床效果等,普及人工角膜相关知识和技术,为人工角膜在临床上安全有效开展,为广大角膜盲患者带来光明和希望,为实现健康中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这样特殊的日子里,会议转移到“云端”,虽然失去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却也打破了地域的限制,各位眼科专家同样可以畅谈人工角膜的发展、相互交流学习,共享经验成果,共同探索角膜盲诊疗的创新发展之路!